服務項目

男性- 幸福專區

追求勇猛久的親密關係:從溝通找到新平衡

打破親密關係的瓶頸:學會溝通,找回激情
 
當談到親密關係時,很多人認為「持久」代表更強、更有自信,但事實上,這並不適用於每個人。有人可能會發現自己無法順利達到最終的釋放,而這並非大家想像的「優勢」,反而可能帶來困擾與壓力。
 
這樣的情況真的沒關係嗎?
 
有位男性朋友在與伴侶相處的十年間,發現自己雖然能夠享受過程,卻無法順利迎來結束。他原以為這只是個小問題,畢竟雙方都能獲得滿足,然而,隨著時間過去,他的伴侶開始感到疑惑:「為什麼電影裡的情節從未在我們身上發生?」
這位男性的想法是:「這樣不是很好嗎?我們彼此開心就好啊。」但伴侶則有不同的期待,她希望能夠完整地體驗這份親密關係,於是,他們決定正視這個問題。
 
習慣與影響
 
在深入探討後,他意識到自己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特定的習慣:他習慣在一個安靜、舒適的環境裡,透過獨處的方式慢慢達到釋放。這讓他的身體形成了固定的模式,當轉換到另一個環境時,就變得難以適應。
伴侶起初很難接受這個事實,認為「我們的關係裡,怎麼會有其他影響因素?」這樣的想法讓雙方產生摩擦。然而,他們選擇透過溝通,試著找到新的平衡點。
 
打破舊習慣,迎向新體驗
 
這對伴侶開始調整相處方式,從彼此更坦誠地分享感受,到願意嘗試不同的互動方式。經過幾個月的努力,他們逐漸找到了讓雙方都能自在享受的方法,也讓這段關係變得更加親密。
 
你的關係也可以更自在
 
這樣的故事告訴我們,在親密關係中,最重要的不是追求某種既定的標準,而是找到適合彼此的步調。當遇到任何困惑時,別急著將問題簡單歸咎於某種「缺陷」,而是去了解細節,找出真正的影響因素。
 
當我們開始願意探索與溝通,親密關係不再是壓力,而是一種充滿樂趣的旅程。記住,彼此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,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,就是通往更和諧關係的關鍵!
 
講者簡介_  童嵩 
 
嵩馥性健康管理中心  主任
中華性健康促進協會  理事長
台灣男性性醫學會  永久會員
國際性醫學會 ( ISSM ) 會員 
商業周刊、TVBS、壹週刊、 臉紅紅、媽咪拜 兩性專欄作家
樹德科技大學 人類性學研究所 畢業 暨 第七屆傑出校友
美國 ACS 臨床 性學家學院/專業性健康管理師訓練合格